本方案作为西宁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顶层设计规划,着重强调规划方案的系统性,细化海绵城市系统指标体系的落地性,通过综合统筹源头、过程、系统的各个环节,落实工程建设的技术途径,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提供工程设施最优布局。同时,方案协调绿色和灰色等各类工程措施,系统统筹保护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涵养水资源等多重目标任务,以达到综合建设效果。
在城市空间方面,强调“大系统、大格局,多线程,重建城市内外的生态衔接”。重点将“山-水-城”所在流域视为整体,辨析流域水文过程特征,将城市水问题与“山-水-城”城市空间有机嵌合,通过保护和提升山体沟道、湿地水系等重点绿色斑块的雨洪控制生态功能,加强水系廊道互联互通,优化城市空间内各类绿地空间,提升城市灰绿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加大雨水和中水的控制和利用,使流域内的水文过程尽可能接近城市开发建设前状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人居环境,保障市民安全。在生态水系统方面,通过蓝绿融合、灰绿结合,构建流域“山体-城市-水系”海绵水系统,实施“源头修复与削减、过程引导与控制、系统综合治理”的海绵城市水系统建设。山林源头重点对林木植被进行生态修复,强化源头水土保持,统筹边沟排水与灌溉功能,强化雨水滞留与就近浇灌利用;过程上充分利用山体冲沟、水系滨水湿地,沿路沿渠绿地、调蓄公园等,充分考虑超标暴雨路径,依托城市大竖向,构建“山体-沟道-城市-湿地"互联互通、蓝绿交织的空间廊道以及结构完善的雨洪蓄滞体系。系统治理方面,海绵水系统集中将孤立的泄洪河道转变成为相互连通、功能完善的排水网络系统,发挥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综合功能,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丰富的自然栖息地,降低城市防洪排涝负担,同时丰富滨水空间的各类社会服务功能。
方案结合城建现状和开发计划,协调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各类工程措施,提出了系统化工程措施安排。针对21.61平方公里的西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划分了4个汇水分区、30个排水分区,共安排8大类248项海绵建设工程,目前的实际建设完工率达90%,实现了西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目标,并经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财政部绩效考核,取得了优异成绩,助力西宁荣获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绩效资金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