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为支撑决策科学化与管理现代化服务的软科学研究类型,通过梳理北京市市政市容城市景观现状,结合案例对比分析,从首都市容景观建设、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研究城市市政市容景观发展原则、建设技术体系与发展方向、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内容,提炼符合“和谐宜居之都”和“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中心”等首都核心功能的首都政市容城市景观建设体系、重点项目和管理措施建议,全面引领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政市容城市景观发展,并就相关研究内容多次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沟通,为北京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形成研究支撑。研究主要特点如下:
(1)坚持需求与问题导向,提出基于城市时空特征的多专业融合景观发展路径
准确把握北京城市景观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地域性是景观的本质属性,建设过程中尤其注重借助山脉、河湖、林地等自然景观大背景,因地制宜地保护与开发城市景观资源,并通过绿道、水道营建加强城市内外景观连通;对城市内部广场、步行街、绿地、水体、标识物、景观设施等各类景观元素之间,开展全方位的整体协同,将景观建设与城市功能疏解、城市精细化管理同步提升,并与老城保护、生态修复、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程有机统一,探索了一条深入挖掘景观资源禀赋,突出城市景观地域性特质,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的多专业融合景观系统发展路径。
(2)准确判断景观发展阶段,将景观建设发展与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紧密结合
十三五北京城市景观建设面临着由“整治向提升、重点向一般、功能向艺术、散点向系统”等四方面的转变趋势。城市景观发展和建设的核心是提升城市品质,城市景观的服务性要落实到增强城市宜居性,提升景观服务性,也是城市的生命力彰显所在。通过目标分析和现状研判,将景观建设发展与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紧密结合,满足对景观综合功能方面市民的日益增长需求。
(3)重视城市景观的公众参与,营建景观共建、共管、共享局面
规划研究充分发挥景观建设管理中群众主体作用,将“人人看到问题”转变为“人人参与解决问题”,探索一条居民百姓全程参与建设舒适、愉悦的生活环境,高效、便捷的工作环境,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实现宜居之都建设目标的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