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国内外关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技术现状,以及与相近技术如生态脆弱性评价、建设适宜性评价等的联系与区别,总结典型类型风景区项目中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应用经验,在此基础上研发生态敏感性评价技术。重点分析不同类型风景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目标,根据不同侧重的评价目标,研究不同类型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筛选原则与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比研究不同生态敏感性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确权方法,筛选适合不同风景区类型的最优方案,并结合案例应用研究相关指标因子权重合理区间;研究风景区生态敏感分析结果分级划定方法,构建生态敏感性分级划定模式表,确定风景区保护分级区划。
生态敏感性评价在风景区规划、风景资源保护利用决策支撑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技术手段日益成熟。在重视自然资源、强调生态保护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地的规划建设日新月异。本研究在集团范围内首次系统提出了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实操技术方法,并在多个风景名胜区规划项目中应用。近年来,项目团队先后完成《丹江口水库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壶关太行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须弥山石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石花洞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区植被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生态敏感区植被恢复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等规划设计任务。上述规划中均探索运用了生态敏感性评价技术,并以分析结果为依据开展总规中保护培育规划或专项植被恢复规划,有效促进了上述风景区及所在地的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发展,获得了当地居民百姓、业内专家和管理者的认可,社会生态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