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专题 | 乡村振兴如何走宜居化道路——美丽乡村建设重点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同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纵观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历程,结合国内外乡村建设经验和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乡村振兴势必要走一条以人为本的宜居化道路。

查看更多

奋斗者的故事 | 张彦:“格桑德吉” 温暖阿里.

2020-12-12
文章来源:
点击:8239

前言:阿里项目团队,在一千多个日夜里,与艰苦作伴,向远方而行……

这段经历,永远不能让人忘怀:跨越世界屋脊,迎战高寒风雪,见证了太多感天动地的无悔壮举;

这种情感,永远不会在记忆中消落:在茫茫雪域赤诚奉献,在生命禁区书写辉煌;

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褪去光芒:克服险恶自然环境,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用坚韧意志和满腔忠诚呵护了阿里的温暖梦,铸塑了一座高原丰碑。

《阿里的故事》,奋斗者的故事。本期为您带来的是阿里项目经理张彦的先进事迹。

“格桑德吉”  温暖阿里

西藏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在这里,有因为信仰不远万里而来的朝圣者,只为最深厚的文化与最神秘的故事;有追寻诗与远方的游客,只为亲历神秘之中的神秘,遥远之后的遥远。与他们的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不同,自2017年以来,以张彦为代表的一批央企人,为了解决当地的供暖、供水和基础设施问题,秉承心中的那份坚韧的责任担当和使命荣光在这里接续奋斗。三年的时光,无惧挑战,不畏艰辛,他们被当地的藏族同袍视为来自内地的兄弟,被亲切地称为“格桑德吉”(藏语,意为美好幸福)。

阿里:转山转水,为你而来

2017年7月,城建院在“阿里地区六县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项目”竞标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中标令人振奋喜悦,但项目面临的巨大环境挑战和与之相伴的技术、施工难题,却使人感受到重任在肩、压力山大:

西藏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是青藏高原最遥远最荒凉的区域,含氧量仅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0%;阿里地区六个县市间平均距离近300公里,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相邻两个县之间乘车往往要一天的时间,还经常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和道路限行等突发事件;当地物资紧缺,资源匮乏,大量生活必需品需要从内地长途跋涉运送;全年平均气温0℃,半数时间为大风天气……面对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施工难度最大、施工条件最艰苦、技术管理要求最高、惠及面最广的民生项目,城建院选派精兵强将,由张彦担任项目经理的阿里项目团队第一时间赶赴高原,开启了项目建设的征程。

在阿里奋斗的日日夜夜中,高原红爬上了这个北方汉子原本白皙的面庞,影视作品中的朝圣之路变成了工作的必经之路,张彦,这个平凡岗位上的奋斗者,守初心、铸匠心。三年的时间里,他把使命和行动融入了高原地区人民的福祉中,谱写了一曲“风强意志更强,缺氧不缺精神”建设者赞歌。

党员:一个名字,一份承诺

作为一名党员,张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句话的分量。为了让阿里地区的人民早日过上“冬天不再寒冷,饮水更有保障”的生活,2017年8月项目开工至今,近三年的时间里,张彦在阿里工作近600天,他带领项目成员战风雪、斗严寒、抗缺氧、忍孤寂、抢工期,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推进,一个难点、一个难点的攻克,保障了项目进度。

2018年国庆节期间,张彦陪同阿里地区专员、甲方负责人、自治区检查组三赴阿里地区下属措勤县,十天期间开车跑了5000公里,每天不是在路上,就是在现场检查工地上,而类似这样的奔波在各县之间的检查,张彦每个月都要至少组织开展一次。

阿里地区极寒的天气、极高的海拔,给项目施工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阿里难,难在内地可以轻松达到的工程目标,在阿里变成了一个个难点;难在放在内地抢手的工程项目,在阿里无人敢接单;难在大多数人刚刚踏上阿里的土地,就无一例外要面临缺氧带来的身体反应。2018年6月至10月,施工进行到了最关键的管廊基坑开挖阶段,却在措勤县遇到了大难题:由于土质条件较差又赶上雨季,开挖的基坑第二天一早就会被侧边脱落的土层盖上,项目组紧急施工了几天,重复经历着挖好的被盖上、又挖开又被盖上的状况,而且道路两旁就是老百姓的房子,再挖得更宽将可能导致房屋的地基塌陷。这把张彦急坏了,工期紧急,百姓对于“过上温暖冬天”的渴望就在眼前,要完工,这个困难必须要攻克!几天几夜不能合眼的张彦,组织专家评审,听取多方意见,想出了最稳妥的办法,一遍遍、一层层加防护,增加了锚喷支护的锚杆长度,减小了钢丝网的间距……最终攻克了松软土质较差的边坡防护问题,保障了供热项目的顺利进行。

挑战:因为责任,所以无畏

张彦白天盯工地,晚上组织会议,总结工程进度,筹划下一步方案;8月初的阿里大地,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倾盆而至,他不顾连日劳累,连夜组织工人保护机器设备……面对物资匮乏,他们没有抱怨;面对高寒缺氧,他的团队没有退缩,项目部配备的各专业工作人员98人,由于无法适应高原环境,有17人次在患有重感冒、痛风及较为明显的高原反应的情况下仍在岗位奋战。他们的坚守、执着和奉献赢得了阿里地区业主、监理、施工等各方面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

按照计划,2018年的冬天,阿里六县中有四个县要实现供暖,而长期奋战在高海拔地区的张彦,因为日夜的工作与操心劳力病倒了,他连续十天发烧咳嗽,每天都需要输液,但他仍坚持与阿里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人到供暖四县进行热源厂锅炉等设备检查,保证了2018至2019年供暖的正常运行。

在阿里项目“综合管廊”工程中,项目组采用了行业先进的技术标准,保障工程的高标准、高水平和长期使用。综合管廊建设在县城干道下,管廊内一举解决了给排水、供热、通信等线路的铺设,避免了“拉链道路”问题。2019年5月10日至30日期间,在阿里项目负责的综合管廊铺设完毕后,为配合业主对阿里六县的路面恢复工作,张彦带队对路面进行了复核,在20天的时间里,阿里六县走了两遍,每天工作至凌晨3-4点,项目组一边修改设计图纸和方案,一边编制工程造价及现场核对等,经过20天的“生产会战”,项目达到了阿里地区行署的要求,为六县县城市政道路恢复工作做好了准备。

家庭:无悔于心,有愧于情

纵使阿里当地条件如此艰苦,生活如此不便,但重任在肩,职责所在,以张彦同志为代表的项目组成员勇于担当,敢于挑战,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项目顺利进展。

今年40岁的张彦,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中流砥柱,仅2018年,他就在阿里工作207天。这期间,他的老父亲患重病两次住进医院,他只能匆匆地回来看望了一次,在父亲手术成功的那个晚上,他又告别刚刚哄睡的女儿,回到了正在日夜奋战、攻坚供暖工程的阿里工地。

“最难熬的不是冷,不是项目上需要攻关的难题太多,而是想家、想闺女”,虽是铮铮铁骨的硬汉子,想家、想孩子的时候,张彦的眼里也会泛起泪花。把微信的头像换成女儿的照片,在空闲的时候看看“全家福”合影,是这位他人心目中的强人慰藉思家之情,表达对孩子、家庭愧疚的一种方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温暖的阿里梦,美丽的中国梦!正是有了如张彦这样一批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建设者,才使得阿里项目得以按计划顺利推进;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忠于信念,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才使得雪域高原上的党旗更加的鲜红。张彦和他所在的项目团队挑战极限励志前行、驰骋雪域走向豪迈;他们用奉献与坚守诠释着家国情怀、砥砺着责任担当;他们以执着的信念坚守着初心,践行着使命,谱写了一首绚丽的新时代奋斗者之歌!